第十三章 统一战争-《电影世界大抽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,赵国就算再强,也只不过展了十年而已,一口气动了三场大战,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,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,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,只会把自己撑死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、秦、楚三国,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,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,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,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,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。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,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,为了自己的理念,远走他乡,协助他国变得强大,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,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,这些降将、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,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。

    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,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**会被赵国统一,要是这帮降将、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,最后却被赵国打败,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。

    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、降臣,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,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,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,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,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,只有改造好了,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。

    此后三年间,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,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,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,积蓄力量,等到一切准备完全,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动最后的统一之战。按照左小右的战略,赵国先要对付的是楚国。

    先,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,易守难攻,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。其次,虽然秦国易守难攻,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,只需要少量的守军,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,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。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,原本的历史上,秦始皇一统天下,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,但在那个时候,楚国却不服,并出现了‘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’的豪言壮语。

    虽说是豪言壮语,听着让人热血沸腾,但那个‘楚虽三户’,却也暴露了楚国人口实在不怎么多,而且因为领土内的开有限,所以国力也比较有限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战国时期,秦人口大约5百多万,军队就将近6o万;赵国35o多万,军队也将近5o万;楚**队军队应该在45-5o万之间,依此推算,楚国当时也应该有35o万至4oo万左右的人口,最多也不会过5oo万人。

    依据一:秦正式大举出兵灭楚时,楚国的国土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大半。兵员数量只相当战国鼎盛时期的1/3到1/2之间。不过为了自卫,楚国对自己国内兵员的征集率应该有所提高。因此,满打满算也是5o万左右(正规军差不多只有2o万)。兵力、士气、装备上都与秦军相去甚远。不过是面对灭国之灾,楚人终于同仇敌忾了一次罢了。

    依据二:在秦灭楚之战中,虽然秦的兵力写明是6o万人,而楚国的兵力没有写明,但却明确写了与秦6o万人军队对峙的项燕所率领的楚兵为2o万人,这应该是楚国的主力部队了。如果以此推算,再加上其他的部队,楚国当时的总兵力也就在45-5o万之间。

    通查所有古代战争记载,楚国参与的几千次大大小写的战争中,兵力没有一次过2o万人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楚国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它一次动用2o万以上的军力。像秦国那样,动用6o万兵力,在边境与楚国对峙一年,所耗费的钱、粮都是楚国的实力所无法负担的。

    依据三:楚灭前经历两次大战。第一次,秦国将军李信带兵2o万。楚出兵25万,将军为项燕。楚军胜。

    后王翦顷国之军6o万再伐楚国,楚军又临时增军3o万,总数量达到55万。是时,楚军新胜,士气高涨,数月间屡次出营挑战,秦军不应。6月后楚国力不支,军大饥,引军东归就食,秦军乘机挑选精锐突击,楚军五战皆败……

    出于对历史的了解,左小右知道要打败楚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持久战,只要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,自己这边前两充足,不需要消耗多少兵士的生命,就可以让楚国不战而溃。至于秦国……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,慢慢收拾他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