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5章、巧合-《蜀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盛夏六月。

    近一岁没有鼓角争鸣的关中,显得十分安宁。

    不管占据了大半个右扶风的汉军,还是魏国的雍凉各部与雒阳中军,都没相互侵扰爆发冲突,彼此都严令约束士卒们不靠近两军的缓冲地带,就如渭水与泾水汇流处般请浊分明、各自安好。

    但所有人都知道安宁只是短暂的。

    作为死生之敌,汉魏根本没有媾和的可能。

    如今的安宁,不过是在为日后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蓄力罢了。

    唯有的不同,是汉军很期待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,而同样汲汲复关中的魏军,则是在拖延着时间。

    是的,在拖延时间。

    自汉军遣兵五万有余伐吴,陷在东三郡的战事将近一年后,魏国上下都觉得将汉军驱逐出关中、收复陇东的时机已然成熟了。

    就连没有机会读书的、粗鄙的士卒们都对战事将至隐隐有所悟。

    然而,在关中战事之上有绝对决策权的雍凉都督司马懿,却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,且理由并不是要等八月秋粮入库。

    盖因他觉得“魏可全复关中”的机会,似是汉军故意为之。

    没有确凿的理由。

    但每每他打算将关中所有兵力悉数压上的时候,心绪总会泛起不安;隐约之中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着,发起决战的决定是错误的。

    一开始,他还自嘲,以为是此些年对阵逆蜀的败绩太多了,心态亦如先前被腹诽的“畏蜀如虎”了。

    但随着这种心绪不宁多次了,他便觉得自身定是疏忽了什么。

    有了戒心的司马懿,乃是暂且让自身淡了复关中的汲汲营营,且勒令各部将率不得前来请战,将自身当作了“局外人”,将汉军伐吴之战中发生的事情,事无巨细皆反复推敲了好几遍,试图寻出令自己心绪不宁的缘由。

    或许,最了解你的人,永远是你的敌人罢。

    司马懿的谨慎,亦令他发现了两个疑点。

    一者,汉军伐吴的目的令人费解。
    第(1/3)页